罗老师, 送你一台新iPhone
大家好,我是喜欢研究AI的一枚产品经理
平时主要从事与AI、大模型、智能座舱等相关工作。在这里,我会持续跟大家分享AI相关的前沿技术、产品体验、个人心得等有营养有价值的信息
另外,我还超爱自驾游~
昨晚看了罗永浩最新的访谈视频,对“影视飓风”创始人Tim的3小时访谈。让我最意外的是:粉丝众多,年利润也仅约一千万元。整个视频很长,但是访谈信息非常密集,真的感慨万分,遂整理了以下让我印象最深刻、也是最有启发和收获的15个小故事,分享给大家↓
罗永浩对Tim的长访谈展现了他从童年创伤与误解中自我成长,赴英受挫后因一次校内视频获得首次现实认可,继而十年坚持内容创作;在父亲的商业洞察指引下完成公司化运作、抓住信息缺口爆发增长,疫情现金流危机中靠直播自救,转向“内容获客+自有品牌”闭环实现独立;既敢说真话也重视员工认可,并在AI浪潮中强调不可替代的人生经历,同时设定航天、奥斯卡、十亿订阅等宏大目标。
一、六岁的结论
幼年全托,一周见父母一次。六岁的Tim站在窗台哭喊“爸爸妈妈”,弄脏裤子无人理,于是得出“我自己也能过”的早熟结论,真正的创伤还在后面。
二、五块钱买来的绝望
二年级为模型飞机勤劳洗碗攒够5元,却被家人误认偷盗,老板亦当众指认,同学叫他“小偷”。家里事后未道歉未澄清,“努力未必有好回报”埋在心里。
三、《冒险岛》里的真实
初中沉迷游戏,觉得虚拟世界“努力就有回报”,成绩断崖式下滑,逃学、离家去武汉。中考只上职高线,父母决定送他去英国。
四、吉尔福德镇的白色
18岁赴英全封闭学校,语言不通被霸凌。每月430英镑,扣房租仅剩90;做代餐志愿者靠免费大豆粉果腹,甚至“拉出来是白色”。转而打工拍照、婚庆,一小时50英镑,只为攒1300英镑买BMPCC。至暗中迎来转折。
五、第一次掌声
被学校“误以为懂技术”而让他拍毕业视频,现学现做,自评很烂,却在典礼上收获全场起立与眼泪。这是现实世界第一次认可。他立下习惯:每周更新,至今十年不辍。
六、父亲的战略眼光
父亲潘水苗出身工科、职业经理人路线,Tim童年并非豪门,而是向上爬的工薪家庭。2016年父亲建议公司化,成立杭州星奥传媒(父亲持股25.65%),并持续给出关键策略:记录增长、该分钱时尽早分、内容公司难上市而平台更有价值。
七、一周涨25万
2019年父亲建议拍“20万粉丝频道收入多少”,抓住“人人想知却无人披露”的信息缺口,一周粉丝从20万涨至45万,超过前五年总和。
八、账上只剩6万
2020年初疫情突袭,账上仅6万元,对应下月80万工资与停滞回款,且刚付了开模费。他24岁,没求助父亲,转身开播带货,年底实现150万净利润。这一决定,能追溯到那个学会自给自足的窗台。
九、羊毛不出在羊身上
Tim看透内容缺乏规模效应,转做自有品牌服装,用内容作为低成本获客(投流效率约同类电商15倍),评测不收厂商钱,稳定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样片。形成闭环:内容引流→转化购买→产品反哺内容,保持独立与底气。
十、荒岛上的放大镜
立flag:全站榜一就去荒岛求生100小时;视频两小时即登顶。他被丢上岛、工具被没收,首夜被蚊子叮到过敏发烧;第二天用放大镜取火。那一刻,他找回“努力有回报”,且不再依赖他人认可。
十一、每年给160名员工发iPhone
2024年秋,给每位员工送iPhone 16 Pro与Apple Watch Series 10并包个税,已连续四年。理由是凝聚与文化,更深处是确保每个人被看见——因为他深知被忽视的感觉。
十二、向太空发射卫星
2023年与Insta360合作,耗资三百多万发射卫星,把“星辰大海”落到实处。同年Tim入选共青团十九大代表。2024年公司营收破亿、利润千万级,团队超160人。
十三、全网下架风波
2024年10月8日发布“清晰度不如4年前”的画质真相,次日全网下架。影视飓风回应“多方原因”。他们敢说话,因为钱不来自评测广告,不受制厂商。
十四、AI时代的人生经历
AI打破“努力必有回报”的传统认知,执行型岗位很快被替代,创意也不安全。Tim认为人类最后的壁垒是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多感官情绪——这些构成他与“影视飓风”的底色。
十五、2028年的三个目标
2024年11月B站粉丝破1000万,用了近十年。他的下一站:乘国产航天器上太空拍摄;以“手术刀小队”冲击奥斯卡短片;全球订阅10亿。更远的愿望是驾环球帆船记录鲸群,终极目标是“去火星,死在火星”。
✏️体验分享AI前沿技术与产品|记录分享个人学习与心得|情绪价值传播|链接同行者!